非遗广东|“地上兵马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说雷州半岛石狗文化的传说故事 非遗广东|“地上兵马俑”

非遗广东|“地上兵马俑”

2024-06-24 0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雷州石狗是流行于雷州半岛的一种民间雕刻艺术。雷州古属骆越之地,骆越族的“盘瓠蛮”部落曾聚居于此,他们自称为狗的后人,素有崇狗拜狗的习俗。

雷州石狗雕刻正是相传起源于古百越族的狗图腾崇拜和雷州半岛关于狗耳呈祥、雷祖诞生的民间传说。

唐初兴建的雷祖祠、宋代夏江天后宫及元代六祖堂前所存石狗,均见证了雷州石狗雕刻的久远历史。

形象 · 千奇百趣

雷州石狗以当地的玄武岩石(俗称青石)为材料,用锤、凿、琢等较为简单的工具雕刻而成,虽形态各异,寓意不同,通称石狗。

其作为当地民间信仰崇拜的特殊载体,在历史发展中逐渐被尊奉为神,从呈祥报喜到祈雨送子、驱邪镇魔、守境护民、迎送礼仪等,赋以多种神的职能,集多神于一体,石狗雕刻也随之施展不同技法,呈现出相貌、姿势、神态、躯体、饰纹等各具特色的形象造型。

礼仪神类石狗咧着嘴巴,笑容可掬,表情和蔼,端庄斯文,取蹲坐式,属文相造型;守护神类石狗头朝前方,表情威严,身饰云雷纹,脚踩八卦图或雷鼓、法网、仙镜等驱邪器物,取雄立式,状如扑击,属武相造型;祈雨、送子等福神类石狗,头向青天,平方脸,身饰吉祥如意纹,有的刻有硕大生殖器,取似坐似立式,属文武相造型。

雷州石狗还有人面狗身的狗神人化和狮形等造型,构思奇特,多姿多彩。

雕刻早期手法简单,造型只有躯体轮廓而没有五官四肢的细部刻画,较为抽象。经漫长的传承演变,已有多类型、多系列、多变化的石狗造型,风格夸张粗犷而又典雅雍容,成为民间烧香敬茶、披红挂彩、崇奉祭祀的偶像。

寓意 · 吉祥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雷州人每每遵照传统习俗,在门口、村口、路口、水口、庙前、墓前立以石狗,逢年过节或遇红白喜事时供奉敬事。这种石狗寄托着人们祈福迎祥的美好意愿,甚至还有“契石狗为父”的神圣意义。

以雷州石狗雕刻及相关习俗构成的“石狗文化”是汉、越文化融合的产物,以雷州市为中心在环北部湾地区形成了一个“石狗文化圈”。

雷州石狗雕刻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今仍遗存一万多尊,星罗棋布于雷州半岛城乡的土地上,被喻为“地上兵马俑”,成为岭南一道神奇的文化景观,其罕见性、独特性和原生态,在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和雕刻艺术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重要而宝贵的价值。

雷州石狗已于2008年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